本报特约通讯员赵永根报道:在整个外贸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的背景下,甚至整个南通出口处于负增长的态势中,然而海门市外贸出口却坚挺困境、逆势上扬。海门市商务局局长何雪峰认为,海门外贸进入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之所以能保持快速攀升状态与呈现爆发式增长,这完全是国家级贸易改革—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叠石桥全面实施所产生和带来的巨大成效。数据显示:一季度出口增幅列江苏全省县市区第一,据最新统计2016年1-3月份,海门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6.76亿美元,同比增长113.6%,其中就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出口贸易额就近6亿美元,并且截止4月29日试点通关几近10000票、出口逼近14亿美元,仅仅4月份单月试点出口就超7亿美元,呈现出十分显著倍增激增态势,单日通关出口最高超5000万美元。
自2015年年7月22日国务院同意海门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以来,海门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与条线部门大力支持帮助与业务指导,以新政快落地、快见效为目标,以泛家纺外贸为新目标,立足家纺、拓展家居,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综合外贸出口基地。贸易改革试点新政实施以来,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促使新政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试点影响力快速放大,吸引了深圳、山东、义乌以及苏南等周边省份城市贸易公司、外贸货源源源不断集聚叠石桥。从目前趋势看,这个增势将会持续保持,也将成为海门外贸出口十三五初期发展新常态。
从商品类别来看,试点出口商品涵盖了家用纺织品、服装鞋帽、数码手机、集成电路、家居五金等在内80多种,就是一直出口低迷的纺织品口也已从低谷中跃出,一季度共计出口1.02亿美元,同比增长16.4%,是近年来出口业绩最好的一个季度。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和电子通信产品更是一路飚升,一季度出口量分别达到3.74亿美元、1.76亿美元和1.48亿美元,分别同比增长353.3%、586.8%和2068.1%。
从出口国别来看,试点出口达六大洲100多个国家与地区,遍布全球六大洲三分之一国家与地区,东盟、欧盟市场的外贸额均大幅度增长。亚洲市场出口额达到3.72亿美元,同比增长173.8%;非洲市场为6075万美元,同比增长59.5%;欧洲市场为9599万美元,同比增长84.4%;拉丁美洲市场为3951万美元,同比增长88.4%;北美洲市场为9019万美元,同比增长51.1%;大洋洲市场为1785万美元,同比增长79.8%;东盟市场、欧盟市场分别为4769万美元、4987万美元,分别同比增长58.6%和36.6%。
受贸易改革试点政策利好刺激,包括叠石桥地区在内海门全市实体外贸企业也是稳中有进,首季出口前15位的内资外贸企业和前15位的外资外贸企业,实体外贸企业达到19家,占比为63.33%。可以说,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海门叠石桥半年多的先行先试、探索实践,成效显著、超乎想象,在叠石桥创新了一种外贸新模式,有效探索了商贸流通领域开展国际贸易的新方法,为市场商户以及广大企业对外贸易创造了一种新途径,为现行传统一般贸易提供了一种补充,为江苏乃至全国加速外贸转型升级、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积累了经验,为海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成为海门后续外贸跨越发展、强势增长的巨大空间和坚强支撑。